​惨烈夺岛大战:英阿马岛战争最后谁赢了

2024-01-21 05:38 来源:网络 点击:

惨烈夺岛大战:英阿马岛战争最后谁赢了

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1982年4月,是英国和相隔千里海域的阿根廷争夺马岛的一场战役。

撒切尔夫人旧照

撒切尔夫人旧照

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重要导火索是阿根廷当时国内经济危机严重,越来越多的工联发动罢工游行,军政府受到民众的普遍鄙弃,以加尔铁为首的阿根廷政府遂决定采取占据马岛等军事战争来缓和国内紧张局势。他们首先派遣了废五金商人强行登陆南乔治亚岛,因为英国在此事及外交上未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致使阿根廷政府步步紧逼,直到4月2日出兵占领马岛,英国军队才派遣海军特遣部队及皇家海军陆战队来进行回击,经过2个多月的激烈争夺,最终马岛主权被英国夺回,但阿根廷直到今天仍然抱有夺回马岛主权的想法。

英阿马岛战争的成败对英国和阿根廷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英国来说,马岛主权的成功夺回激发了全国民众一致的爱国情怀,并帮助保守党取得了1983年普选胜出,强化了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政府的权威。而对于阿根廷来说,这场战争的战败直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反政府运动频发,最后致使加尔铁政府垮台。虽然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争所导致的军民伤亡并不多,在两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很难成为标志性战争,但是它在两国的历史上仍然是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笔,后来也成为很多歌曲和电影的创作题材。

马岛战争苏联

马岛战争结局为阿根廷战败,战后有许多人不禁疑问,英阿马岛战争苏联持什么态度?事实上苏联保持中立,并没有做出反应。那么马岛战争苏联为什么不向阿根廷伸予援手呢?如果马岛战争苏联帮助了阿根廷,战争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马岛战争旧照

马岛战争旧照

马岛战争发生在二战之后,二战引起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即由多极化发展成两极化,在这样的格局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这两大阵营的对立客观存在。当时阿根廷执政的是亲西方的反共军政府,领导人和当时美国总统有不错的私交,与苏联集团却没有任何的同盟或合作关系。

苏联较为低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阿根廷并不是苏联的军工销售市场,阿根廷与美国关系密切,且不是苏联的盟友。其次,苏联与阿根廷的对手英国关系不好不坏,苏联真正的对手是美国,所以苏联没必要大动干戈。另外,此役是小规模战争,谁胜谁负不会有决定性影响,苏联更没有必要去掺和。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苏联受阿富汗战争的牵制,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存在困难。如果苏联表态加入马岛战争,那么美国也很有可能介入,考虑到苏联海军受限于地理因素,舰队深入大洋受到很大牵制,与美国海军对抗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马岛战争苏联保持旁观的态度。

马岛战争指挥官

马岛战争是一场海陆空联合作战的现代化战争,此战投入了许多现代化武器。在战场上,前线指挥官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当战争不能如指挥官所愿进行时,就需要指挥官运用敏捷的思维和强大的应变能力,以便于临时改变战时策略,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重要却不容易练就。那么马岛战争指挥官分别是谁呢?如果马岛战争指挥官更换为其他人对战争结果有没有影响?马岛战争指挥官的表现如何呢?

约翰·费德豪斯将军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