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2024-11-14 20:36 来源:网络 点击: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紧急文书传递方式,用于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方式要求每天传递的文件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并且必须使用快马加急传递,通常每天传递的距离为300里至800里不等,因此被称为“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的朝廷为了加快政令的传递速度,采用了一种名为“八百里加急”的紧急文书传递方式,要求每天传递的文件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并且必须使用快马加急传递,以确保政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到各地。这种传递方式在古代中国曾经被广泛使用,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被更加快速和便捷的邮政系统取代。

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是一种神奇又迅速的通信手段。古代的“八百里加急”除了需要强大的人力和马匹支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它就是驿站。驿站在古代不对外开放,一般是提供给官员住宿、休息、吃饭的地方,就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驿站中除了有随时等候的驿丁外,还有专门的马匹也时刻准备着。

为了实现日行数百里,那中途就需要频繁的更换马匹和驿丁。这个时候马匹必须是快马,最好的马匹。跑个几十里马上又换新马,有时候路上累死几匹马是常有的事情。故而才能实现日行千里。可谓是“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通过击鼓的方式以互相传递信息。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则是通过点燃烽火,传递重要军事情报。当时的通信手段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完善,直到“八百里加急”这一形式的出现,使古代通信手段达到了顶峰。有诗人曾这样描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暗赞了“八百里加急”运送速度之快,当日采摘、当日送到,惹得杨贵妃嫣然一笑。

其实,强大的速度背后,是驿丁们艰苦的劳作付出和严苛的管理制度。只要有文件要传送,驿丁就要风雨无阻般骑着马儿在道路上奔波。如果耽误了时间,或是使文件、驿马受到了损害,都会受到惩罚;若是丢失了重要文件,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在这样严格的管制下,“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与质量得到了双重的保障。和现代一些快递比起来,速度可真算是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