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非遗丨临高人偶戏的前世今生

2024-11-18 05:09 来源:网络 点击:

锦绣非遗丨临高人偶戏的前世今生

【临高人偶戏】临高人偶戏源于南宋,不设布幛,演员手擎木偶化装登台与偶同扮一个角色,表演灵动、唱腔动听,是全国惟海南独有、世界少见的稀有剧种。受众不到百万却养活了当地7家剧团,年演逾千场,临高人偶戏至今仍有广泛群众基础。

骑着小电驴,王春荣朝记者远远招手。就算他不招手也很容易认得出来,毕竟,有那么高亮的额头、又那么白净光洁的国字脸,王春荣的样子在一群黝黑的海南人里实在很突出。

王春荣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临高人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我们对临高人偶戏的了解,就从王春荣开始。

前世

当地人爱好人偶戏,男女老少皆能唱个一两句。临高县文化馆退休老馆长陈建荣告诉记者,临高县1978年恢复成立县人偶戏团以后,带动当地人偶戏发展,最多时剧团曾有数十家之多,演职人员上千人。要知道,整个临高县总人口不过几十万人。

临高人偶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偶同台演出”,王春荣比划着向记者解释道,临高人偶戏演员除了在台上操纵木偶做动作,还要唱戏文,脸上的表情、腰身和脚下的动作,配合着手中的木偶和唱词,做到人偶合一。

除此以外,临高人偶戏舞台不像一般的木偶戏会设置布幛,唱腔以来自本地民歌调“阿罗哈”和来自道士调的“朗叹”为主,伴奏以双唢呐为主,另备有三弦(或秦琴)、椰胡、低音竹笛、中鼓、镲、锣等,地方特色浓郁。

临高人偶戏最大特点是“人偶同台演出” 高江虹 摄

木偶戏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仅国家级非遗收录的就有28个,覆盖十多个省份。但怎么偏偏只有临高人偶戏“人偶同台共演”?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何时形成?据《临高人偶戏通论》这本书的考证,著名人偶戏表演艺术家许育文认为,“人佛同台”,是临高“人偶同台共演”的最原始起源。许育文认为,宋末元初,木偶戏从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海南,临高地区的人们在借鉴与发展中把当地的“佛子对唱”搬上木偶戏舞台,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人偶同台共演的形式,而这反倒成了人偶戏的核心内涵。

传承

临高人偶戏用的是临高话演唱,因此仅在临高县以及周边一些地区有演出市场。然而,该剧种受众不到100万人,却养活了当地7家人偶戏剧团,每年演出逾1000场,多时甚至有2000场,至今仍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临高县莲波带昆村妇女主任颜春兰就是一个戏迷,平时很喜欢听,自己也会唱一些片段。她告诉记者,过几日村里有个集会正准备请一家戏团来,而每年这样的演出会有两三次。

在临高众多人偶戏演员中,最出名的数三人,其中之一便是王春荣。

王春荣自小喜欢木偶戏,曾跟小伙伴在邻村彻夜看戏,还跟着戏班巡游学习了一段时间。19岁时,王春荣考入临高县红华人偶剧团,主要学习老艺人罗用启演戏风格,而后被送往广东木偶剧团跟班学习。1996年至今,王春荣一直在临高县焕杰人偶剧团任职。他的扮相英俊,音域宽广,小生、老生皆能担演,富于幽默感和感染力,在临高当地颇受欢迎。

另一位国家级传承人60岁的陈少金老师,是临高县人偶剧团副团长,国家三级演员。由于有舞蹈演员的底子,陈少金操纵木偶时身段舒展飘逸,唱腔优美,音域宽广,音质圆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剧中人物喜怒哀乐,是最优秀的旦角。

当地有名的人偶戏艺术家还有许育文。他是新风人偶戏团团长,虽年过70,依旧精神矍铄,时常登台演出。许育文告诉记者,其实他学人偶戏时已经29岁,他找人说情才进了亲戚的戏团拜师学习。但他不仅精于唱腔和操作木偶,对于戏文的专研亦是当地首屈一指。

许育文告诉记者,临高人偶戏没有详细的戏本和台词,因为当地语言特殊,仅一个“打”字就有十多种发音方式,人偶戏的戏文、唱词、唱腔靠老艺人口口相传,所以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记忆力。此外,人偶戏还十份依赖临场的发挥和变化。人偶戏的剧目虽然有20多个类别,但每逢祭祖、婚庆、生日以及家中孩子考上大学等,应当地老百姓邀请上门演出时,剧团会应当天主题调整唱词。这其实颇考演员的台词功底及文化素养。

许育文意识到这点,因此四十年来他会买各种历史小说和传说故事将其融汇于心,改编入曲。因此,许育文的唱词精辟优美,在当地颇有名气。

木偶的“台前幕后”

今生

临高人偶戏虽有过辉煌历史,但王春荣、陈少金和许育文三位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老师最年轻的也已有59岁,当地仍未有能替代的新骨干演员冒出来。

三位老师带过学生无数,但陈少金说她的学生少有二十多岁的,多在三四十岁。王春荣坦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人偶戏,因为没有前途,更没有“钱途”。

陈建荣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全县几乎每个公社都有一个戏团,加上民营的总数料在数十家,目前县里有13家戏团在运营,其中7家是人偶戏团。一般戏团的人数在18-20人左右,包括6名乐队成员、8名演员,其他是后勤人员。“戏团处境是比较困难”,陈建荣坦承,一般每场演出只能收入2000元,分到戏团里每人顶多100元,团长还得支付车费、餐食、折旧费等其他费用。

“收入太低了,现在都没人愿意学。”陈少金附和道。

挣不到钱也就罢了,学习人偶戏也很辛苦。进入戏团的演员要学习多种技艺还要记大量台词唱腔,反观与人偶戏竞争客源的临高戏剧,他们如今在舞台两侧都能有电子提示了,演员不用背那么多台词,每场演出的收入也高达3000-5000元。“所以越来越多人不愿学人偶戏”,王春荣告诉记者,他的学生有的毕业后直接转去临高剧团演出,造成现在每个人偶剧团都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为了保护传承临高人偶戏,临高文体局副局长唐凯向记者表示,近年海南在临高县建立了临高人偶戏传习所,不定期开办培圳班,以提高戏团的表演水平和表演能力。同时,临高县文联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戏下乡活动,并不时举办戏曲竞赛,以奖代补,为戏团增加收入,支持剧团发展。唐凯还表示县里还在职业中专学校开设了一个艺术班,由经验丰富的人偶演员来授课。据其称,县里每年投入百万元。

可这百万投入似乎未让市场感知到。在采访中,几位人偶戏艺术家均表示未感受到太多来自政府的帮扶,对政府采取的保护举措感到失望,他们认为政府对人偶戏的支持力度应该再大一些。许育文指出,目前人偶戏的戏文整理记录工作有待加强,且各戏团的道具服装和舞台太显老旧,也急需资金更新,靠戏团的市场演出收入难以支撑。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临高人对老派的人偶戏并不热衷,人偶戏的市场基础在坍塌,令几位人偶戏老艺术家感到额外焦心。对此,唐凯表示政府支持新戏文创作,增加现代戏,吸引新观众群体。但他坦承,临高人偶戏创作现代剧难度颇大,且不说戏文问题,就说现代剧的服装,样式太多会增加成本,且裤子的设计不比古装长裙长袍容易遮挡手里操作木偶的动作。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 jinxiu@21jingji.com)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