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呈现新面貌

2025-01-04 13:20 来源:网络 点击:

香港立法会呈现新面貌

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已经就任,并选出新一届立法会主席,标志香港政治迎来一番新气象。社会普遍关注,作为中央政府完善选举制度后的第一届议会,对未来行政立法互动和施政有巨大影响。

立法会没有政党背景的议员有33人,大部分为功能界别及选委会界别议员。图片是90位立法会议员合照。(图源香港立法会)

鉴于新一届立法会由70席增至90席,加上议会组成出现变化,该等影响仍然需时观察,但不少议员近日已经密锣紧鼓开展工作,或可从中窥见未来议会的一点端倪。

表现出“五光十色”趋势

今届立法会首次大会已于1月12日举行,90名议员正式“埋位”。今届立法会的议席中,民建联在10个地方选区全取10席,连同功能界别及选举委员会界别,合共取得19个议席,较上届多6席。上届立法会只有2名议员的新民党,今届新增3名议员,目前共有5席。工联会议席亦由原来的4席增至今届8席。经民联及自由党则各维持7席及4席。

霍启刚亦已答应加盟“G19”(本刊记者何洁霞摄)

而今届议会最大特色之一,是议席数目大增,当中不少是无政党背景的所谓“单头”议员。这个结果无疑贯彻了议会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上,“单头”议员较难发挥政治影响力,而政府要与组织过度松散的议会合作,也存在一定难度。故此“单头”议员组成政治联盟乃是自然结果。

今届立法会有33名独立无党派议员,虽然不少人为政商界精英及学者,但有首次晋身的议员坦言,单打独斗有难度,如想与政府商议政策,“一个人无人会理你”。而事实上,立法会无党派议员已经“埋堆”,其中“建制派6人组”(又称G6)更积极扩充,成员人数已倍增。

一直“单拖”的何君尧,亦开始筹立“议会智库”;部分有团体背景的新丁议员,亦计划与其他新议员建立合作空间。例如工程师陈绍雄及城市规划师林筱鲁,联同多位专业人士宣布成立“智慧生活促进组”,总之,新立法会的议员组合,已开始表现出“五光十色”的趋势。

无党派议员合共33人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早前表示,新一届立法会不再只有“6大板块”那么简单,今届有33名独立无党派议员当选,当中除了杨永杰是九龙中地区直选外,其余有9人来自功能界别、23人则来自选委会界别。而33人中,有政治联系的“单丁”议员有5人,包括实政圆桌田北辰、香港新方向张欣宇。

而事实上,立法会各政党及平台早已争相拉拢志同道合的议员“埋堆”,部分无党派或“单丁”议员已觅得“情投意合”的平台,部分则根据自身背景及过往的联系,陆续组合起来。好像原本有6席的“G6”,则因为有成员没有留任而减少了1席,只有5席(包括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的谢伟铨、保险界陈健波、商界的廖长江、金融界陈振英,以及选委会界别马逢国5),“G6”已率先展开议员争夺战,他们首要争取对象是旅游界议员姚柏良,以填补以往的空缺。

“G6”成员马逢国原为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立法会议员,与界别一直联系紧密,故此新一届立法会的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霍启刚,亦顺理成章成为“G6”的心水人选。据了解,马逢国已肩负起争取霍启刚加盟的任务,而霍启刚亦已答应加盟。

本身是中资银行出身的陈振英表示,希望招揽更多具有中资企业或机构背景的议员加盟“G6”,当中包括关系不错的中国银行(香港)总法律顾问简慧敏、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总经理陈沛良、交银国际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谭岳衡,至于同样来自中资机构的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首席战略官李浩然,以及招商局港口董事总经理严刚,亦是陈振英游说加入的对象。

“G6”反应踊跃变成“G19”

至本文截稿前,选委会界别议员周文港、陈曼琪、黄元山、李惟宏亦已加入,G6变身为G19,成为继民建联后同等份量的组合。

据了解,G6计划在今届立法会进一步扩充势力,选举结束后旋即约见理想人选,但因反应太过踊跃而急“截龙”,以免组织人数过多,甚至超越传统大党,增加沟通难度。

陈健波表示,单身议员的好处是拥有全权自由,不必跟从政党一致行动,但不好处是根据已修改的《议事规则》,每名议员在立法会18个事务委员会中,最多只能加入6个,如议员自行组合,立法会秘书处就会根据组合人数,编配该组合在委员会可占的席位,但单身议员就只能透过抽签决定能否加入︰“大党派拣座位都可以优先。”

3位议员为港打造智慧城市出力

3 位来自专业背景的选委会界别立法会议员,包括创科界葛珮帆、工程师陈绍雄及城市规划师林筱鲁,联同多位专业人士宣布成立“智慧生活促进组”,提出一系列打造及利用科技创新基建及绿色生态系统的“智慧生活”倡议,协助特区政府尽快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蓝图3.0》及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大湾区智慧城市群。

葛珮帆表示,联同工程师陈绍雄及城市规划师林筱鲁,以及多位专业人士成立“智慧生活促进组”(本刊记者何洁霞摄)

他们倡议透过各项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善用资讯科技及自动化设施,协助政府提高决策及施政效率,大幅缩短土地开发、规划、建造房屋的流程及时间,更有效管理城市,解决房屋、交通、卫生、废物处理等问题,创造更安全、健康、便捷、宜居的香港,达致2050 碳中和目标。

其具体建议包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配合港康码及安心出行等系统,帮助社区疫情监察及防控,加快处理突发疫情爆发的控制,改善社区卫生及安全环境;将智方便,安心出行和医健通整合为一,方便市民及长者使用;利用智慧科技,及政府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CSDI)寻找闲置土地和加快新发展区土地开发;鼓励使用电动车,提供更多税务优惠等。

葛珮帆表示,“智慧生活促进组”将全面展开工作,包括约见司长及各相关政策局局长,在立法会各会议表达意见,提出质询及动议,并将继续邀请专家加入、与相关业界交流及收集意见。

何君尧有意成立议会智库

与“G6”相反,2016年新界西选举当选进身议会,今届循选委会界别连任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上届议会时一直保持单打独斗,但在新一届议会中他有另一番看法。

何君尧拟成立议会智库(本刊记者何洁霞摄)

何君尧表示,希望能够组合其他议员成立议会智库。他解释,过往作为独立议员,好处是没有政党包袱,自己认为对社会发展有裨益的事就会去做,可以很快下决定,但坏处是只有自己一把声音。经过4年任期,他领悟到议会中做事不能太过曲高和寡。

在上届立法会,开始时别人对何君尧不熟悉,加上只有他自己一人,因此提出来的意见即使受到认同,别人也可能会因为另有盘算而不作优先考虑,如坚持以一己之力去推动,承担的责任就大很多。

对于今届立法会,何君尧扬言有一点期望,因为无党派议员有30多人,而且都是新人,他可以凭借过往的经验,与他们合作同行。

何君尧强调,议会智库不是政党,也不是结盟,智库只是向新议员展示出可以一齐合作,集中起来想办法、商讨问题︰“行政主导的大前提下,立法会行使监察制度,但亦可给政府一些Brilliant Idea(卓越的想法),可以组织议会智库,让独立议员就一些政策文件一起钻研,这种以智库形式集思广益的方法 一定会有新的意见产生,我觉得是有(发展)空间的。”他又形容智库好像开Tutorial班(辅导班),但没有任何约束性及一致性。

至于议会智库成员有哪些人选,何君尧说,今届立法会选委会界别不乏从事资料搜集、调查、研究工作的议员,例如周文港、洪雯、李浩然,这些都是很好的人选。而曾任律师会前会长的他,亦有提及同样为前律师会会长的林新强及该会理事江玉欢,相信可与他们一起合作。智库人数基本有三、四人已达标,但当然多多益善,如最终成事,他亦非一定要当召集人。

田北辰继续走不盲撑不盲反路线

上届立法会也是单身的“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今届顺利循新界西北地区直选连任。

被问到会否邀请其他无党派议员加入“实政圆桌”,他表示如有人有兴趣加入他欢迎,但就没有主动邀请,认为自己走“不盲撑、不盲反”路线,这条路并不易行,如要开口问人就“无意思”。

他又说,自己与没有政党背景的独立议员“有偈倾”(有的聊),希望可与他们多合作。

议会新丁望组成政治力量

部分独立无党派又未有意欲加入传统政党及平台的议会新丁,亦有计划联合起来问政。其中,身兼九龙城区议会主席的“双料议员”杨永杰,2008年出任区议员起,一直没有加入政党。本身为九龙社团联会副理事长的杨永杰说,因加入政党就要受政党规限,未必能反映市民的想法或个人立场,但以他从政以来的经验,明白到在议会提出建议时,需要有人和议支持,与政府商讨时只得一个人,他们不会理你,故亦希望与其他议员组成与政府商讨时的一种力量。

杨永杰希望与其他议员合作为民生出力(图源香港立法会)

故此,杨永杰在选举委员会中属基层社团,现时立法会有好几名议员都有相近背景,包括同为联会副理事长的梁毓伟、秘书长颜汶羽、副秘书长梁文广等。他们过往在民生议题、地区工作等方面一直都有合作。但他希望将来议会合作对象不一定只是联会成员,亦可包括相对独立的议员,例如香港新方向的张欣宇,以及专业动力的林素蔚。

张欣宇及林素蔚本身都有政治联系,但杨永杰认为,梁文广来自西九新动力,但该组织只是一个平台;张欣宇的香港新方向和林素蔚的专业动力,也是类似平台性质,并非政党,故将来与他们或会有很多合作机会。

被问到会否以联会名义,或者自创组合在议会联合发声?杨永杰表示他们私下聊天时,没有想过要为此组合起一个名字,但将来一定会紧密联系:“名字并不重要,最重要大家合作为民生。”

杨永杰口中也有提及梁毓伟,对方是香港青年联会主席,他原来另有盘算。梁毓伟表示,立法会中有青联背景的新任议员有多人,包括霍启刚、选委会界别的林琳、陈颖欣、陈仲尼、吴杰庄,以及科技创新界的邱达根。他们过往一同在青联合作,彼此已很熟悉,相信日后亦会比较紧密合作。然而,同时属于九龙社团联会的梁毓伟亦表明合作“不会只于青联”。到底青联及九龙社团联会的议员,未来会加强合作还是各自各精彩,到时自有分晓。

另外,据了解,立法会内还酝酿另一个与创科发展相关的合作小组,由创新科技界议员邱达根牵头,与包括选委会界别议员、城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孙东的数名议员组成。有创科界人士分析,本身是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及慧科资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的邱达根在业界打滚多年,而邱达根与孙东早于选委会选举时一起打拼,二人同是选委会选举科创力量十四人名单的成员,相信他们合作是必然之事。

据悉科创力量在选委会选举后不用停止运作,或定期就不同议题咨询业界,相信日后可成为邱达根及孙东的助力,他们亦可善用科创力量的资源及联系做好议会工作。

(文/本刊记者 何洁霞)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