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孤独是一时的情绪,而他们的孤独是一生的束缚!

2025-01-14 05:30 来源:网络 点击:

大部分人的孤独是一时的情绪,而他们的孤独是一生的束缚!

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不与人交流,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刻板重复某些动作。他们便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具体表现为不与人沟通,行为刻板,有语言障碍,智力发育不均衡,严重的甚至会有自残或暴力倾向。病因在医学上还没有定论,一些研究认为,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都会有影响。 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训练和治疗过程,因此对于自闭症孩子,我们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爱。自闭症孩子虽然外表冷漠,但对外界对其的善恶还是很有感受力的,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衷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身心,为每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搭架一座通往幸福的桥梁。——《来自星星的孩子》简介

4.2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自闭症儿童

今天是4.2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宸妈想来说说自闭症。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之一;

每110个孩子里有1个,患病比例为110:1;

每70个男孩里有一个,男孩患病比例为70:1;

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儿童癌症、艾滋病和糖尿病的总和!

就目前而言,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

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知晓日”。

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今天,是第五届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今天,请把焦点聚集在这个数量逐渐增大的群体身上。

今天,请自觉转发,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孤独的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

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得合适的社交技能,往往表现为不合群、不看人、好动、不听指令、语言落后、重复刻板行为、狭隘而特殊的兴趣。

他们孤单又寂寞。

他们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受到各种各样的嘲讽和讥笑。

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是带着星星光环的”超级儿童“。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一生挣扎在孤独的束缚里。

关注自闭症儿童

他们往往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和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也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

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而很多家庭往往忽视了三岁以前这一黄金时期的观察。只是以为孩子可能只是说话晚一点,莫言引起重视。

语言障碍是一个表现

2.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孩子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外界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

在父母与别人的拥抱、爱抚时,反应冷淡。

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他们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

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和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例如,在幼儿园多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他们的社会性交往几乎为零。

社会交往障碍是一个表现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自闭症孩子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却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他们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

他们中有的会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

如果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他们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烦躁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大吼大叫,或者哭泣等等激烈行为。

他们可能会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极少数的自闭症儿童是带着”星星“光环的,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某一事物有着惊人的天赋。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这样的孩子少之又少。

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是一个表现

4.智能障碍

在自闭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孩子在正常范围,大多数孩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

而那部分被称为带着”星星“光环的孩子,往往都是智力正常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

智能障碍是一个表现

自闭症的治疗,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但是最优的治疗方案尚无,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尝试中效果最佳的方案。

一般治疗以训练干预方法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药物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孩子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

而训练干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一部分研究中会运用音乐治疗在训练和干预中。

(2)自闭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自闭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孩子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加自闭症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这一过程需要缓慢而有耐心。往往耗时颇长。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这几种训练方法在国内的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已开展,有较明显的效果。

家庭干预和训练仍然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训练方式

除了自闭症康复机构,家庭干预和训练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训练方式。

以促进孩子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为目标的训练,持续时间长,必须家长不厌其烦的反复重复,耗费了家长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很多自闭症家庭崩溃的原因。

自闭症孩子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

学龄期以后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孩子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现实生活中,自闭症孩子及家庭仍然挣扎在茫然无期限的训练中……

不管黑夜有多长,天亮总会到来

愿你的孤独只是一时的情绪……

愿世上对你多一些友好和认知……

大部分人的孤独是一时的情绪,而他们的孤独是一生的束缚——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