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青岛市>城阳区 流亭街道

2025-03-30 00:07 来源:网络 点击:

「乡村记忆」青岛市>城阳区 流亭街道


来源:山东省情网

流亭街道办事处位于城阳区南部,东邻夏庄街道办事处,南接李沧区,西临胶州湾,北与城阳街道办事处毗连。东西10.25公里,南北9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海岸线13.5公里。流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流亭立交桥(又称喜盈门立交桥)、青岛汽车北站均位于境内;308和204国道,青银、济青、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在境内贯穿,有青岛“北大门”之。2005年,常住人口6.2万人,外来人口近10万人。

流亭地域古属夷地。秦汉时,隶属不其县。隋代隶即墨县。清代和民国时仍属即墨县。德国、日本侵占青岛期间,流亭大部分沦为殖民地。1929年,流亭地域大部属青岛市,余属即墨县。1945年9月,中共青岛市委、市人民政府始建流亭区,正式启用“流亭”名称。1958年9月,称流亭爱国公社,后改称仙家寨公社,隶属崂山郊区(1961年10月改称崂山县)。1984年4月,改称流亭镇,属崂山县。1994年6月,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流亭镇隶属城阳区,辖27个行政村。2001年6月,改设流亭街道办事处。

女姑山与女姑口。白沙河由崂山天乙泉发源,挟东海仙山之灵气,横穿流亭,至胶州湾西岸的女姑山口处入胶州湾,演绎出诸多历史传说。女姑山,海拔仅59.2米,虽不高,但屹立于海边;面积仅0.5平方公里,虽不大,然声名卓著。相传,早在先秦时期,山上就有“老姑庵”,以供奉“女姑”。据道教传说,所谓“女姑”是得道的赵公明(即赵玄坛、赵公元帅,为道教信奉的财神)之妹。“女姑”成名后,在山之周边,渐渐形成东女姑山村、西女姑山村、王家女姑村、李家女姑、邱家女姑村等村落。至汉代,这里已形成海上贸易港口,为人口聚集、货物销纳和集散的口岸。据考,西汉太始四年(前93年),汉武帝巡幸不其县时从女姑口登陆,并在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一座。据清《即墨县志》和同治年间女姑口众商所立《重整旧规》碑记载:“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既通,农商之利益普”。康熙年间,女姑口港航贸易已有长足发展。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后,女姑口商铺林立,港

口沿岸有仓库设施,南北货物凭藉车辆与担杖运至各处。咸丰九年(1859年),官府在女姑口设有厘税分局。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海关分卡。至20世纪20年代货物装卸集散向青岛大港、小港转移后,女姑口港逐渐衰败淤废。

胡峄阳(1639~1718)。少年时应考秀才,守门人强令解衣搜身,其愤而不受,拂袖而去,遂终生不谋仕途,勤习儒学,先后在洼里和即墨县城南关外等地设馆教授,以品学兼优驰名乡里。胡峄阳还潜心著述,精研《周易》,传能预言,断福祸,后被讹传为“狐仙”,著述有《易象授蒙》《易经徵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存《易象授蒙》《柳溪碎语》等书,藏于流亭社区胡峄阳祠堂。前者系《易经》研究专著,后者为其言论、散文及诗歌选集。

历史上,流亭域内曾有北斋庵、龙王庙、天后宫、胡公祠、钟鼓楼等庙宇建筑。后历经沧桑巨变,毁坏殆尽,今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流亭美食众多。其中,复盛流亭猪蹄,出自流亭复盛大酒店,是青岛地区最早、最有名的地方肉食品之一,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邑人周中典所创。传至周氏第四代传人周相贤,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科学工艺,使猪蹄具有型整、色酱、软而不烂、香而不腻的特点。该产品曾多次获

“青岛名吃”、“青岛特色小吃”称号。现今流亭街道办事处依托流亭外资企业聚集和区位优势,于每年9月16日举办“猪蹄美食文化节”,开展美食文化展、韩国客商大聚会等活动。流亭猪蹄已成为流亭街道办事处的一张新名片,成为青岛市民欢度佳节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