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位霸主“齐国”所有君王盘点

2024-12-31 08:37 来源:网络 点击:

春秋第一位霸主“齐国”所有君王盘点

引言

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形同虚设;其中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五位诸侯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按着产生的时间顺序分别:齐桓公(齐国)、宋襄公(宋国)、晋文公(晋国)、秦穆公(秦国)和楚庄王(楚国)。

春秋五霸疆域图

此文章分五篇,此为第一篇,盘点“春秋五霸首位霸主”产生的诸侯国的“齐国”所有君王。

春秋五霸首位霸主诸侯国-齐国建立

齐国为周朝一个诸侯国,周朝建国后被周武王封为侯爵;公元前1046年,由齐国的开国元勋太公姜子牙,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太公姜子牙是齐国的首位齐国公。

齐国既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就出于齐国。

太公姜子牙

齐国为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国分为“吕氏齐国”和“田氏齐国”两个时期,约公元前221年被始皇帝灭国,享国825年,传四十位君主。

齐国的疆域最初为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春秋晚期,齐国疆域已包括今胶东半岛,西至聊城,南至泰沂山系以南的部分地区;都城为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都城临淄遗址

春秋五霸首位霸主诸侯国-齐国君王

齐国国祚825年,传40位君主,其中吕氏32位君主,田氏8位君主;齐国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则为妫姓田氏;下面为齐国君王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姜姓吕氏32位君主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齐太公吕尚:齐国第一代君主,约公元前1046年-前1000年,在位约45年,在位时间为约数;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姜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东海上(今河南许昌)人,另一说为河内(今河南卫辉)人;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中国最早的武圣人。姜太公辅佐周朝四代即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周公分封后,姜太公成为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著有兵书《六韬》,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神华故事中姜太公执掌封神榜与打神鞭,册封365正神,民间有属于“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来源于此。

太公姜子牙

齐丁公吕伋(jí):齐国第二代君主,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75年,在位约25年,具体在位时间目前无法确定;齐太公长子,妹妹邑姜为周武王后,周穆王两年病逝于镐京;崔姓和丁姓的始祖。辅佐周朝三代君王,为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奉命成王命平定“武庚叛乱(又称管蔡作乱)”,武庚为商纣王之子;嫡四子吕季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齐国在吕伋执政时成了政治上的大国。

齐乙公吕得:齐国第三代君主,约公元前975年—公元前932年,在位约43年,具体在位时间目前无法确定;齐丁公的嫡五子,姑姑邑姜为周武王的王后。继位后继续沿用太公的治国策略,修明政事,顺其风俗,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邑姜

齐癸公吕慈母:齐国第四代君主,约公元前932年—公元前879年,在位约43年,具体时间目前无法确定;齐乙公之子。在位期间,四处征伐开疆拓土。

齐哀公吕不辰:齐国第五代君主,约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3年,在位约16年,具体时间目前无法确定;齐癸公之子。周夷王(公元前882年)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被周夷王烹杀,而后立其弟吕静被立为齐君,是为齐胡公。

齐胡公吕静:齐国第六代君主,约公元前863年—公元前860年,在位约3年;齐癸公之子,齐哀公之弟。因为纪国向周夷王进谗言,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立其为君;所以为防纪国暗算,公元前862年将国都从营丘(临淄)迁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

临淄

齐献公吕山:齐国第七代君主,约公元前860年—公元前851年,在位约9年;齐癸公之子,齐哀公之弟,继位前称公子山。因迁都利益受损,于是在周厉王19年(公元前859年),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齐胡公之子嗣尽数驱逐出境,并将国都重新迁回营丘(临淄),并扩建营丘城,又因营丘临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

齐武公吕寿:齐国第八代君主,约公元前851年—公元前825年,在位约26年;齐献公之子,其女儿周宣王的王后。齐武公十年(公元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国历史始有准确纪年,在这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至《史记》亦不能免。

营丘

齐厉公吕无忌:齐国第九代君主,约公元前825年—公元前816年,在位约9年;齐武公之子,周宣王之妻舅,姜后之兄。继位后昏愦暴虐,齐国人非常痛恨,周宣王十一年(公元前816年)联络齐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因为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齐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

齐文公吕赤:齐国第十代君主,约公元前816年—公元前804年,在位约12年;齐厉公之子,晋穆侯的岳父,晋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继位后把参与杀其父齐厉公吕无忌的七十人全部处死;并吸取其父的治国教训,小心谨慎地处理国政,使齐国政局逐渐平稳。

齐成公吕脱:齐国第十一代君主,约公元前803年—公元前795年,在位约9年;齐文公吕赤之子;年号为戊戌,公元前803年。

齐前庄公吕购:齐国第十二代国君,约公元前794年—公元前791年,在位约64年;齐成公吕脱之子,齐文公吕赤之孙。继位后继续沿用太公姜尚的治国策略,并且长时间稳定发展使齐国得以恢复元气,统治晚年使齐国在诸侯中处于小霸主地位;齐庄公为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齐庄公吕购

齐僖公吕禄甫:齐国第十三代君主,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约33年;又称齐釐公;齐前庄公吕购之子。继位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的内乱;联和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襄公吕诸儿:齐国第十四代君主,约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86年,在位12约年;齐僖公吕禄甫长子,齐桓公吕小白异母兄。统治期间,荒淫无道,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攻打卫国,拥立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黔牟为国君,史称卫君黔牟;召开首止盟会,杀害郑国国君郑子亹、郑国大臣高渠弥;周庄王十一年(即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齐前废公吕无知:齐国第十五代君主,约公元前686年,在位2个月;齐前庄公吕购之孙,夷仲年之子,齐僖公吕禄甫的侄子,齐襄公吕诸儿和齐桓公吕小白的堂兄弟。周庄王十一年(即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并自立为君;继位后公孙无知对大夫雍廪暴虐无礼,则在周庄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85年)大夫雍廪在雍林袭杀公孙无知。

齐桓公吕小白:齐国第十六代君主,约公元前686年—公元前643年,在位约43年;齐僖公吕禄甫第三子,母亲为卫姬,公元前643年病重饿死。在公孙无知被袭杀后,抢先回国继位君主,是为齐桓公;继位后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国力日趋强盛;后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成语典故“管鲍之交、老马识途、风马牛不相及、喜形于色、庭燎招士”均处于此时期。

齐桓公吕小白

齐中废公吕无亏:齐国第十七代君主,约公元前643年,在3个月;齐桓公吕小白之子;一名无诡,又称武孟。齐桓公死后,易牙、竖刁立公子吕无亏为国君,史称齐中废公;太子昭出逃至宋国,此时宋国国君为宋襄公,宋襄公为春秋第二位霸主。

齐孝公吕昭:齐国第十八代君主,约公元前643年—公元前633年,在位约10年;齐桓公与郑姬之子。公元前644年3月在宋国援助下,诛杀齐中废公吕无亏,并肃清齐国反对势力,则迎立公子吕昭继承齐国国君,史称齐孝公;此次动乱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典故“有恃无恐”处于此时期。

管仲

齐昭公吕潘:齐国第十九代君主,约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13年,在位约20年;齐桓公吕小白之子,母亲为葛赢,齐孝公吕昭异母弟。齐孝公死后,公子绿潘指使其亲信开方杀死齐孝公之子夺位,并自立为君,是为齐昭公。在位期间与晋文公联师伐楚于城濮,晋文公会齐,宋、鲁,蔡、郑、卫,莒(jǔ)八国之君盟于践土,并结为同盟,史称“践土会盟”。

齐后废公吕舍:齐国第二十代君主,约公元前613年,在5个月;齐昭公吕潘之子。

齐懿(yì)公吕商人:齐国第二十一代君主,约公元前612年—公元前609年,在位约4年;齐桓公吕小白之子,母亲为密国公室女密姬,妹妹齐姜嫁与晋献公。杀死侄子齐后废公吕舍夺位自立为君,史称齐懿(yì)公;继位后荒淫好色,于是贵族邴歜(bǐng chù)与大臣庸职合谋杀害齐懿(yì)公,由于齐国人痛恨之,所以废掉其子。齐懿(yì)公为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齐姜-取材与影视剧

齐惠公吕元:齐国第二十二代君主,约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9年,在位约10年;齐桓公吕小白五子,母亲为少卫姬,妻子为萧桐叔子,齐中废公吕无亏、齐孝公吕昭、齐昭公吕潘、齐懿(yì)公吕商人之弟。齐庄公上位后,为躲避齐国内乱,逃往卫国,后因齐懿(yì)公被杀,齐国人废黜齐懿(yì)公之子,并从迎接公子元回齐国立为君主,是为齐惠公。

齐顷公吕无野:齐国第二十三代君主,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82年,在位约17年;齐惠公之子,母亲是萧桐叔子,妻子是鲁侯之女声孟子。统治期间,废弃猎苑,减轻赋敛,周济穷人,照顾鳏(guān)寡,颇得民心,厚礼相待诸侯;因为南征鲁国、与晋国的鞍之战失败,迫使齐国割地求和;又因嘲笑四国使者,导致晋国联合鲁、卫、曹四国攻齐,齐军大败,再次割地求和。典故“取名无野”和“灭此朝食”均出于此期。

齐灵公吕环:齐国第二十四代君主,约公元前582年—公元前554年,在位约28年;齐顷公吕无野之子,妻子是宋国公族两姐妹仲姬、戎姬。在位期间,在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灭莱国、令支、孤竹,扩大齐国疆域;尊晋国为霸主,后欲摆脱晋国争霸天下,因五次伐鲁国,晋国则以齐国叛晋伐鲁为由,率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攻打齐国,齐灵公御驾亲征,大败而归。齐灵公喜欢看女扮男装 ,为晏婴所谏止。典故“晏子正己化人、齐灵公夫人、梦见五丈夫”出于此处。

晏子使楚

齐后庄公吕光:齐国第二十五代君主,约公元前554年—公元前548年,在位约6年;齐灵公吕环之子,母亲是鬲声姬。齐灵公病重,大夫崔杼、庆封等联合杀死公子牙母子,齐灵公闻变吐血而亡,并从即墨迎回吕光,立为君主,是为齐后庄公。统治期间,与鲁、晋、宋、卫等国结成联盟,出兵攻取晋国的朝歌,后因崔杼之妻东郭姜私通,而遭崔杼等人杀害。典故“与臣州绰、螳臂当车、祭拜杞梁”均出于此期间。

齐景公吕杵臼(chǔ jiù):齐国第二十六代君主,约公元前548年—公元前490年,在位约58年;齐灵公吕环之子,齐庄公吕光之弟。齐景公既精通治国之道,又贪图享乐,所以身边两批不同的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为历史上的有为君主,精通治国用人之道,齐国国力逐渐恢复。由于废长立幼,导致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其文治武功成为田齐强大的奠基石。典故“齐晋投壶、景公夜宴、抱背之欢、孺子牛”均出于齐景公。

尊王攘夷

齐君吕荼(tú):齐国第二十七代君主,约公元490年,在10个月;齐景公吕杵臼之子,母亲是芮姬,齐悼公吕阳生之异母弟。继位不久田乞发动政变,夺取了齐国朝政大权,另立新君齐悼公,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典故“孺子牛”中的孺子指的就是吕荼

齐悼公吕阳生:齐国第二十八代君主,约公元前489年—公元前485年,在位约4年;齐景公吕杵臼之子。齐悼公为一个傀儡君王,齐国的军政大权都由田氏贵族把持,开启了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

齐简公吕壬:齐国第二十九代君主,约公元前485年—公元前481年,在位约4年;齐悼公吕阳生之子。齐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齐国大臣鲍牧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吕壬为君,是为齐简公。继位后,分别任用田常和阚止为左右相,欲从田氏手中夺取政权,但是被田氏先发制人,导致齐简公与夫人在仓皇逃往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国故城)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杀死。从此田氏成为齐国的最大专权世家。

薛国故城遗址

齐平公吕骜(ào):齐国第三十代君主,约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56年,在位约25年;齐悼公吕阳生之子,齐简公吕壬之弟。田恒杀死齐简公后,立其弟吕骜(ào)为君,并自立为太宰,从此田氏开始专权直至篡位。

齐宣公吕积:齐国第三十一代君主,约公元前456年—公元前405年,在位约51年;齐平公吕骜(ào)之子。在位期间为东周春秋末期,齐宣公三年,晋国赵、魏、韩三家消灭智家,并平分其地。齐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以南),围阳狐(今河北大名县东北),隔年伐鲁、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取鲁之郕(chéng)邑(山东泗水县西北五十里)。

齐康公吕贷:齐国第三十二代君主,约公元前405年—公元前379年,在位约26年;齐宣公吕积之子。在位期间淫于酒色,公元前391年“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后来,一城也被收回了,齐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最后于公元前379年死亡。公元前386年田和篡位,自立为君,并被周安王封为诸侯。齐康公为齐国吕氏最后一位君主,死后葬于山东省烟台芝罘岛老爷顶,至今康王墓尚存。

妫姓田氏8位君主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田齐太公田和:田氏齐国第一代君主,约公元前391年—公元前384年,在位约7年,其他时间为相;田庄子田白之子,田悼子田利之弟。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篡位,并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史称“田氏代齐”。此时已经处于东周的战国时期,田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齐太公田和

田齐废公田剡:田氏齐国第二代君主,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75年,在位约9年;田齐太公田和的长子。继位不久后齐康公病死,收回最后一城邑;多次与诸侯争霸,均败北。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5年)被其弟田午所弑。

田齐桓公田午:田氏齐国第三代君主,约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7年,在位约18年;田齐太公田和之子,母亲是孝太妃。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创建稷(jì)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著名的淳于髡,邹忌,段干纶也因此来到齐国;并开始对诸侯发动反击,改变了齐国屡战屡败的局面。典故“讳疾忌医”便出于此处。

讳疾忌医

田齐威王田因齐:田氏齐国第四代君主,约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20年,在位约37年;田齐桓公田午之子,死后葬于田齐王陵(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在位前期好淫乐、荒怠朝政,后来励治图强、赏罚分明,先后任邹忌、田婴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虚心纳谏,使国力逐渐强盛;败魏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今河北大名东南),迫使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到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互尊为王,称“徐州相王”。徐州相王之后,齐威王成了当时天下真正的霸主,齐国也“最强于诸侯”。典故“驺忌子弹琴谏齐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比宝、齐威王烹阿大夫、百家争鸣”均出于此期间。

田齐宣王田辟疆:田氏齐国第五代君主,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1年,在位约19年;齐威王田因齐之子,王后钟离春(又名钟无艳)。继位后任田婴为相,整饬吏治,加强合纵同盟,使齐国国力继续上升;在稷下广开学宫,招揽四方游士、学者,使稷下学宫之学臻于极盛。典故“滥竽充数、缘木求鱼、安步当车、匹夫之勇、寡人之疾、顾左右而言他、君子远庖厨、迎拜钟离春(即钟无艳)”均出于齐宣王期间。

稷下学宫

田齐愍王田地:田氏齐国第六代君主,约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约17年;齐宣王田辟疆之子,妻妾宿瘤女。在位期间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败于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秦昭襄王称西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田齐襄王田法章:田氏齐国第七代君主,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65年,在位约19年;齐湣王田地之子,妻子是太史敫(jiǎo)之女君王后。继位之后,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田单以即墨作为基地,在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设计时燕王猜忌乐毅,收回齐国丢失的七十二座城市。

田齐疆域图

田齐共王田建:田氏齐国第八代君主,约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1年,在位约44年;齐襄王田法章之子,母亲是君王后。在位期间,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君王后贤德,由于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齐国,优先进攻韩国、魏国、赵国等国,因此齐共王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公元前221年被始皇帝灭齐国,至此齐国结束。齐国灭亡后,始皇帝将齐共王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最终活活饿死。

春秋五霸首位霸主诸侯国-名人

太公姜子牙: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齐国的创建者,著有《六韬》,中国最早的武圣人。相关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覆水难收”。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位霸主,为中国青楼的开创者,著有《管子》一书。相关典故“尊王攘夷、管鲍之交、老马识途”等等。

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著有《孙膑兵书》。相关典故“行业祖神、田忌赛马”。

孙膑

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又称文子、薛文、薛公,齐国临淄人;相关典故“狡兔三窟、鸡鸣狗盗”。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相关典故“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过羊头卖狗肉”。

司马穰苴:春秋末期军事家,有“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之才,著有《司马穰苴兵法》。

结语

太公姜子牙著作《六韬》,又称《素书》、《太公兵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齐国从创建到结束历经825年,既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建国后煮盐垦田、富甲一方,是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被称为海王之国。齐国历史文化悠久,创建稷下学宫,开创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