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诗词之美(三)-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2024-12-11 10:11 来源:网络 点击:

水浒中诗词之美(三)-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前文天下瘟疫肆虐,仁宗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又赦免民间税赋,又广做好事,祈祷灾难消除,这样手忙脚乱折腾一年,谁知天不遂人愿,瘟疫反而更胜了。天子看着情况发展下去不行啊,开会研究吧。时任参知政事范仲淹提议:天灾太盛,只能请高人,把情况上达天帝方可,这样的能人非龙虎山的张真人莫属。

仁宗急忙下诏,并且御笔亲书,降御香一炷,派殿前太尉洪信为使,即刻启程。洪太尉也不含糊,两样东西带齐,点了人马随从,直奔贵溪县。于路上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丝金拂地。风和日暖,时过夜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这首词极言路途景色之美,尽显洪信等人的悠闲之态。这原本也并无大碍,可放在当时,那便是岂有此理——如今是什么时候?“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如此紧急的事态,洪信一行,不但不昼夜兼行,反而还有心情悠闲地游山玩水,赞叹祖国的大好河山?仁宗出场,正是应了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

洪太尉一行人终到了上清宫,上至主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引后迎,接至三清殿上,将诏书居中供养。从到信州大小官员接待及上清宫一行众人表现着实让洪太尉满意,这才是御史该有的待遇。下面的一番遭遇让洪太尉先怨皇帝,再骂那住持真人。

缘由是什么呢?

洪太尉不是来请张天师的吗,一坐下太尉就问张天师何在,估计内心暗忖如何不见来接旨呢。你不来我不能不办事呀。住持说了天师不问俗世,在山顶草棚住着修生养性呢。洪太尉一听,这不简单,派人请下来呗。住持又解释到这张天师道行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平时都很难见到,怎么能请下来呢。再说太尉是替朝廷来解救万民的,至少表现出心坚志诚来。

洪太尉一听,已经吃了那么多苦,现在不就登个山吗,你说吧怎么个诚意法!很简单:香汤沐浴,素斋,布衣麻鞋。这里的安排也是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

话说一切准备就绪,洪太尉背着诏书提着御香,独自一人攀藤爬坡走了几里路,脚酸腿软走不动,在心里直嘀咕:我是朝廷贵官公子,向来穿得好、吃得饱、睡的香,什么时候穿过草鞋走这破路,还不知那个天师在哪,却叫我受这个罪。这是我们洪太尉第一次抱怨。

正哈着腰喘粗气呢,结果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刮过松树后,奔雷似吼,一只吊晴白额锦毛大虫跳出来,洪太尉大吃一惊,阿呀一声,扑地往后便倒,还不忘偷看眼老虎,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

晴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似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

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狍皆敛迹。

如此猛虎,狐兔尽藏、獐狍皆敛,结果只是围着洪太尉转了两圈,咆哮一声,走了。你说你这个老虎,弄这么大阵势就没下文了,多扫兴。老虎的出场确实只为吓唬洪太尉,一看看洪太尉是否像自己说的那样心坚志诚,二是加深伏笔影响——洪太尉的第二次抱怨。我们且看老虎走后洪太尉表现描写的着实精彩:

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冲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

这里描述看着朴实无华,但又非常到位,牙齿似人成对厮打,提心吊胆如同十五个吊桶摆动,让人能够深刻体会到洪太尉的害怕,描述真实形象细腻。洪太尉没走多远,惊吓又累,叹一口气,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能埋怨皇帝,差我来这里,叫我受这般惊吓。这是我们洪太尉第二次抱怨。

可是考验远还没结束,这洪太尉抱怨皇帝的话刚落了音,又一阵风来,还夹带着毒气,太尉仔细看时,山边竹藤里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蛇来,洪太尉你受了惊吓直接撇了焚香的手炉,叫一声:我今天死定了。往后便倒在盘砣石边,眯着眼看那蛇,但见:

昂首惊飚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折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银。

这哪里是蛇啊,分明成了精欲化成龙。

大蛇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眼迸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蛇信,喷洪太尉一脸毒气。洪太尉三魂七魄都要离体。大蛇溜走之后好一阵子,洪太尉爬起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还自我解嘲:惭愧,吓死我了。我们太尉的不满已经升级了直接开骂那住持道士:太无礼了,戏弄我,让我受这般惊吓,等会找不到那天师,回去再找他算账。这是太尉第三次抱怨,可见我们的太尉已经心生怨恨。

好歹天师也没多考验太尉化作一道童告知,你的事天师都知道了,早晚会去的,你回去吧,别再上山一会丢了性命。洪太尉本就无意再走,正好顺势而为。下山到了三清殿,和住持说了一番遭遇,诉了一顿苦,还不忘恼住持一顿——你这分明是戏弄于我。住持辩解——我哪有那本领,这是天师要考验你。不过你放心好了,等你回去天师做完这场祈福。

洪太尉一番宽心,酒足饭饱之后,要参观一下顺便消消食啊,这一参观事情就来了,太尉的一番惊吓和怨气也有了出处。“ 诸宫看遍”,终于找到了那“伏魔之殿”,立时便挑起事来,开口闭口举出皇帝的大帽子,硬是将那108魔君给放了出来,可算是出了这一口恶气!

殊不料,这一切早在天师计算之中,就连他自己身边的那个真人,只怕也是偷笑不已了——这位真人的表现,明显是和天师合谋,或是受了天使的吩咐才会如此。且看他在洪太尉受气回来的第二天,便赶上去请他游山,又有意无意的将洪太尉引到伏魔之殿,给他一个发作的机会;而后的辩解,则又是遮遮掩掩,始终不肯明说殿中究竟有何物,直到洪太尉误走妖魔以后,这才和盘托出说明缘由,又让洪太尉吃了一个哑巴亏,只吓得他“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最后也只能“瞒上不瞒下”, “在路上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

由是可见,误走妖魔一事,纯为天师和真人的合谋,不过是借洪太尉之手,将那妖魔放出,以脱清自己的干系罢了;这一计策的料人之准,算计之精,效果之佳,实已到了第一流境界。虚境天师,实为世外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