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相声就是图一乐?别逗了,冯小刚的话也适用相声行业观众

2024-12-11 10:40 来源:网络 点击:

听相声就是图一乐?别逗了,冯小刚的话也适用相声行业观众

作为一名不算多资深的相声爱好者,笔者近些年听到最多的也是认为最无语的一句话就是:听相声,就是图一乐。

其他类似句式还有什么“只要让我笑了,这就是好相声”等等。

也有一些相对来说还算“理智”一点的说法:相声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等等吧,这些网友们无一例外地将相声艺术简单等同于搞笑,而且在某些相声演员的鼓噪和洗脑之下,这种观点还颇有市场,很多网友都拿着别人给他洗脑的观点当成自己的看法了。

笔者认为,所谓“听相声就是图一乐”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因为说这话的人压根不懂相声、不了解相声甚至也不尊重相声艺术。

一、听相声听的是什么?

让人发笑,是相声的一个目的,这话没毛病,但请记住,这不是相声的唯一目的,更不是相声观众听相声的唯一目的。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这是老相声迷老听户们常念叨的一句话,意思是好的曲艺节目是百听不厌的。(其实好歌、好电视剧、好电影同样是这个道理)

有些老相声段子,可能听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依然还想听,你都会背诵这个段子了照样还想听,那到底听的是什么呢?

笔者简单总结了一下,听相声除了听包袱之外,还能听什么:

1、节奏

以郭荣起的《打牌论》为例,整段相声絮絮叨叨个没完,乍一听觉得真啰嗦,但细听下来就觉得这段子的节奏真好,不是功底深厚的艺人根本说不下来,听这样的段子就要听艺人语言的节奏掌控艺术。

2、模仿

也就是相声里的“学”,学各种各样的口音、鸟叫包括戏曲、评剧等。

以侯宝林的《三棒鼓》为例,这段相声里侯宝林学了评剧,还学了老太太和卖艺杵门子的人,他的模仿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带你进入场景,你甚至感觉不到那是一个人在说话。

同样侯宝林的《改行》也是如此,三段学唱堪称经典,这种艺术不是多几个包袱就能代替的。

3、细节

以马家的《开粥厂》《夸住宅》为例,里面各种关于物品细节的描写,让你开眼界同时还能打开想象力。

4、铺垫

有些人说那些老相声有的就一个包袱,还不怎么可乐,根本没法听,说这话那就是你不会听了。

以马三立《逗你玩》和《秘方》为例,包袱是少,但这种段子听的根本不是包袱,而是包袱前面的一大段铺垫,怎么把包袱铺平垫稳顺理成章,这个功夫比抖包袱深。

5、火候

有些相声,听起来热闹,但火候掌握不好,大了就闹,小了就温,也是很难的。

如马季赵炎的《训徒》,这种有点儿荒诞的三人群口相声,剧情很简单,如果火候不到,这个相声就会特尬,如果火候过了,那就闹了。

还有侯耀文王佩元崔金泉的《新潮商人》也是,这种相声需要的表演功夫极深,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高峰、栾云平和李鹤彪好像说过一次这段相声,那是又尬又闹,和侯耀文他们的火候差了十万八千里。

6、表演

别说听相声就是图一乐了,相声里还有让你哭的段子你信吗?王长友最擅长的《哭论》(《哭的艺术》)就是,他的后脊梁上都是戏,能把观众给演哭了。

对于这个段子,田立禾和王谦祥说的也很棒,这种表情、声音加身体的表演,几乎不亚于专业话剧演员,别忘了,这也是相声艺术的一部分。

此外,郭德纲的前任师爷白全福,他曾经在舞台上表演机器人,那脸部肌肉的动弹出神入化,就算是表演系的学生也够呛能来得了。

7、生活

有些相声没有包袱或者包袱很少很小,但招人爱听,原因是这相声贴近生活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比如马志明的《纠纷》,几乎是天津普通小市民语言习惯的缩影。姜昆的《着急》,悲催小人物的悲催一天和悲催半生,郭德纲的《我要幸福》,底层小人物的挣扎等等。

综上,你说听相声就是图一乐,那上面这些经典的相声段子不优秀吗?不值得听吗?

二、他山之石,冯小刚的话

针对我国电影行业前些年烂片频出的现象,著名导演冯小刚曾语出惊人:“垃圾观众造就了垃圾电影”。

这话当时曾引起广泛争议,笔者认为冯小刚的话实际上是话糙理不糙,如果理智一些可以这样说:一部分粉丝和观众对垃圾电影的追捧和容忍,才导致了垃圾电影层出不穷。

影视界确实存在这种怪现象,不管剧情如何烂,只要有爱豆参演,总会有一帮粉丝追捧,而且还控评不允许其他人提出批评。还有一部分观众虽然不是粉丝,但也一种“看电影就是放松、约会、休闲”的想法,对垃圾电影容忍度颇高。

既然垃圾电影能赚钱,谁还费尽心机千金散尽拍好电影呢,这就导致了有那么几年垃圾电影满天飞的现象。

其实,电影业的情况在如今的相声界也一样存在,冯小刚的话同样也适用于现在的相声行业。

现在有些所谓的相声表演,不管作品有多烂,总有一帮粉丝在后面追捧,还不许别人批评,只要有爱豆在,他打个喷嚏也是一声咏叹调。

还有一些观众,虽然不一定是粉丝,但是也抱着“听相声就是图一乐”的心态,对一些低级表演和低级作品容忍度颇高。

长此以往,垃圾相声,甚至有些不能称之为相声的对口聊天和吵架充斥着相声舞台,这对相声艺术其实是一种伤害。

不妨想一想,有多长时间相声行业没出过脍炙人口的经典段子了。

综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许有些观众就是不想成为听相声的内行,这不要紧,人不可强求嘛。但是,不懂相声不会听相声没事,如果整天以不懂相声为荣就不太好了。

此外,有些相声演员也得清醒一下,相声行业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为了赚钱就故意向粉丝灌输不正确的听相声方式。你创作不出经典作品不要紧,但也不能故意拉低相声艺术的门槛。

听相声,听的是艺术,是门道,不光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