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迷人眼,权欲乱心肠,晋国骊姬之乱始末详解

2024-11-18 05:41 来源:网络 点击:

王位迷人眼,权欲乱心肠,晋国骊姬之乱始末详解

王位迷人眼,权欲乱心肠,晋国骊姬之乱始末详解

晋国曾经发生过三次内乱,第一次就是曲沃代翼,这次事件代表着小宗取代大宗的成功,而第二次就是骊姬之乱,因晋国王位的争夺而导致的内乱,第三次则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这次事件过后曾经称霸天下的晋国不复存在,而且这次事件是代表着战国时代的开端。而且第三次内乱与第二次内乱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骊姬之乱。

一、废长立幼,纷争初始

晋献公讨伐骊戎得到了两个美女,一个是骊姬,另一个是骊姬的妹妹。晋献公对于她们都十分的喜爱,后来骊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奚齐,对于奚齐晋献公十分的喜爱,打算将王位传给他。但是这个时候太子已经立了,而且废长立幼本身就不符合传统的。因此晋献公也感到十分的为难,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晋献公的想法,因为晋献公这一支本来是小宗,封地在曲沃,后来才取代了大宗掌握了晋国,也就是曲沃是他们的发源地,宗庙祭祀都是在曲沃,晋献公虽然想要废掉太子,但是这是一件大事,于是晋献公先是把太子封到了曲沃,也是他们的祖地,名义上说的是祖地这样重要的地方不熟太子镇守自己不放心,其实就是将太子调离都城,而和太子受到一样待遇的还有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以及夷吾。在当时晋献公总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三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将这三人调离都城的原因。而受晋献公喜爱的奚齐则是留在了绛城。绛城就是当时晋国的都城。

二、调离都城,以弱其势

从此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是不可能继位的了,事实上作为未来的一国之君本来就应该就应该驻守在都城才对,因为政事都是在都城处理的,身为太子却远离政治中心,这怎么看都是不应该的,而且一旦远离了都城,昔日太子在都城所培养的人马就很难派上用场了。

晋献公此举就是要先削弱太子的势力,进而降低废除太子的风险,而重耳等人也是在晋献公的计划之中的。后来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战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讨伐灭亡了霍、魏、耿。等全军回到晋后,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成为大夫。士委说:“太子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都城,爵位是卿,预先把太子的禄位提高到极点,又怎么能即位呢!

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太子仿效吴太伯,不也可以吗?这样,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太子没有听从士委的建议,士委为何这么说,因为身为太子未来的国君,整个晋国都是他,纵使有所封赏也大多都是虚名,况且一般来说太子都不会领军出征,正如里克所说,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太子就跟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但是这一次晋献公却让太子领军出征,而且攻打的只是一些极为弱小的国家,晋献公就是借此强行给太子加功劳。

而后又让太子单独领军去攻打东山,也是一个小国,里克去劝说的时候晋献公表示自己有几个儿子,不知道该立谁当太子,言语中透露出的信息已经非常明了了。太子的地位已经不保了,而太子对于这些事情也是有所察觉,他询问里克自己是不是要被废掉了,而里克则是宽慰他,让他安心。虽然里克让太子安心,但是此时的申生却安心不下来,他作为太子,全身而退的可能是近乎没有的。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晋献公不站在他这一边。

三、肉中下毒,嫁祸太子

晋献公私下里对骊姬说自己打算废掉太子,立奚齐当太子,换做一般人恐怕早已经是千恩万谢了,但是骊姬却十分惶恐,甚至表示晋献公要是改立太子,那么自己就自杀,言语之中还有夸赞太子之意,难道骊姬真的对太子的位置没有兴趣?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骊姬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晋献公的好感罢了,对于晋献公来说,太子之位他要给谁就给谁,骊姬若是表现得急切了,晋献公反而会改变主意,而且在言语之中骊姬表面是在夸赞太子,实际上是在提醒晋献公现在太子得了民心,又与诸侯们相交。如果迟了那么就处置不了了。还派人在暗地里中伤太子。

为了防止夜场梦多,骊姬让太子去曲沃祭祀自己的母亲,回来后把祭祀用的肉给晋献公吃,而太子照做了,骊姬在太子送来的肉上加了毒药,等到晋献公回来之后就当着他的面把这肉给狗吃,狗吃了以后果然死了,骊姬就在晋献公面前哭诉,说太子心狠手辣,连自己的父亲都想要杀死,表示自己愿意和奚齐躲避到其他国家去,认为自己之前不该帮他说话,太子听闻此事之后逃到了新城,盛怒之下的晋献公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有人劝太子告诉晋献公真相,太子拒绝了,最后自杀在新城。

四、诸子逃亡,纷争暂息

这件事晋献公真的被蒙蔽了?如果晋献公真的认为是太子下的毒,那么为什么只是杀死太子的老师,要知道试图弑杀父亲,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重罪。就光这个罪名晋献公杀死了太子谁也不会有意见的,而太子如果真的想要杀死晋献公是不可能在自己送的肉上下毒的,况且让他将肉献给晋献公的本来就是骊姬,只要晋献公稍加思考就不难得出到底谁才是幕后凶手。

有名的假道伐虢就发生了晋献公在位的时候,而且是在太子死后发生的,从晋献公之前削弱太子也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昏庸的人,骊姬的伎俩是绝对瞒不过他的,他只是借这个机会顺势来废除太子罢了。不然太子为何不去面见晋献公说明一切,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也是徒劳无功的,晋献公想他是那么他就是,只是毕竟不是真的是他做的,所以晋献公只是杀死了他的老师,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没有对太子下手,不然太子根本没有自杀的机会。而太子究竟是自杀还是被杀也不好说。或许是因为完全看不到希望了所以自杀,也或许是骊姬觉得他活着始终是个祸患,暗中对他下手了。

太子死后就剩下了重耳,夷吾两人,骊姬借太子之事说重耳,夷吾也参与了太子下毒的事情,两人听到之后赶紧逃回了自己驻守的城池。第二年晋献公就派人讨伐他们,但是第一次却没有攻打下来,又因为要和虢国和虞国作战在暂时放了他们,消灭了虢国之后,全力攻打夷吾,夷吾没办法最终只能逃走。两人虽然被逼外逃。不过所幸还是免了杀身之祸。

总结:所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这就是骊姬之乱的最终结局。虽然说这是骊姬之乱,但是在这场乱局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必定是晋献公,骊姬更像是他手中的一把刀。而此时的晋国在晋献公的带领下,西占有河西,与秦国接壤,北到翟国,东到河内。在诸侯国中仅次于齐国。而这场晋国的因王位继承而发生的动乱却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甚至最后间接导致了晋国的解体。

参考资料:《史记》